聊城市供排水协会
Liaocheng Water Association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中央企业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发布,对水务企业意味着什么?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正式发布《中央企业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务院国资委令 第45号)(以下简称《办法》),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份文件不仅为中央企业制定发展规划提供了顶层指引也为地方国有企业及其控股子公司提供了重要参考作为城市运行核心基础设施的水务行业,其国企背景浓厚、资产体量庞大、经营周期长,在这一政策背景下,水务企业又该如何理解和应对?

本篇,我们将从政策内容出发,结合水务行业的实际特征,解读《办法》对水务企业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应对建议



这份《办法》说了什么?速览重点内容


《中央企业发展规划管理办法》是国资委首次以制度化形式明确中央企业发展规划的编制、执行、评估、调整和评价闭环全流程管理要求,重点包括:


图片
图片

  • 强化战略引领:要求中央企业紧扣国家战略,聚焦主责主业,突出全局性、前瞻性布局。

  • 强化责任体系:要求各企业党委、董事会、经理层统筹落实

  • 规范编制流程:规划编制应充分衔接国家发展规划行业政策及地方部署

  • 推动分类分级管理:央企子企业、各级子企业也需按要求制定子规划或执行计划;

  • 严格执行与监督:将规划目标纳入预算、投资、考核等全链条管理,纳入领导班子和负责人考核,明确问责机制。

  • 动态评估与调整:规定中期评估、总结评估以及必要时的调整流程,强调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灵活性。

  • 支持新质生产力:鼓励集中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图片
图片


简而言之,这是一份“强统筹、重执行、抓落实”的规划管理指南,标志着国有企业的战略管理正逐步走向标准化、制度化和精细化。



水务企业为什么要特别关注?


水务企业虽然不是所有都是中央企业,但在我国城市供水、排水、污水处理领域,大部分核心运营主体具有国企背景或由国资控股。而且水务行业的运行特性,恰好与《办法》中强调的内容高度契合:



1. 规划周期长,投资回报周期更长

水务基础设施项目往往具有15–30年的运营期,涉及大量前期投入与长期资产折旧,科学合理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是企业稳健运行的关键。

2. 主责主业高度集中,扩张边界需审慎评估

随着部分水务企业拓展“水+能源”“水+环保”等业务,如何界定“主业”边界、控制投资风险,是规划管理的重点之一。

3. 标准化治理能力仍待提升

部分水务企业在战略规划、绩效考核、信息系统支撑等方面仍以经验推动为主,与《办法》提出的制度化要求存在差距。

4. 国家政策密集引导转型方向

“智慧水务”“数字孪生”“双碳目标”“资源循环”等国家级政策,要求企业在规划中清晰体现“新质生产力”方向。


因此,不论是央企集团中的水务子公司,还是由国资委监管的大型地方水务集团,《办法》的发布都提供了一个“对标整改”的窗口期。



对水务企业带来哪些直接影响?


01.规划编制成为“硬任务”


过去,企业规划常被视作“软约束”,有规划未必有考核。但在《办法》实施后,企业的战略规划将被纳入绩效管理与领导干部考核体系。

对水务企业来说,未来无论是新一轮城市供排水一体化改造、还是智慧水务平台建设,若未纳入“集团发展规划”中,将可能失去政策或资金支持。


02.聚焦主责主业


《办法》强调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公共服务和应急能力领域集中。这对一些热衷“跨界”的水务企业敲响警钟是否发展售电、供热、物业等非水务相关业务,需要规划中做出战略审慎评估,并与自身主业形成支撑关系。


03.规范治理与风险防控


严格的监督和问责机制,有助于遏制盲目投资、低效重复建设等现象,促进企业更加规范、科学地进行战略决策和资源配置。

这将改变以往“临时立项、边干边改的做法,推动水务企业提前做好中长期的投资布局。


04.信息化管理能力提升


规划编制、执行、考核等内容将更依赖信息系统支撑。

对于智慧水务平台不健全的企业来说,未来不仅要做“供水一张图”,还需建立“战略管理数字底座”,这对数字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水务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01-系统梳理主责主业,明确战略定位

图片

建议对照《办法》要求,重新审视自身主业,明确长期定位,系统梳理供水、排水、再生水、管网修复、智能监控等各板块优先级,聚焦核心功能。


#02-推动战略与预算、绩效一体化管理

图片

打通发展规划与企业预算、绩效考核体系之间的逻辑闭环,从“写得好”到“用得上”,实现真正的战略落地。


#03-大技术创新与数智化投入

图片

积极应用AI、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完善智慧水务平台、漏损监测、远程调度等系统,提升水务资产运营效率与服务水平。


#04-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

图片

规划工作不能只是“战略部”或“发展部”的事情。建议由企业党委牵头,联合财务、投资、信息、技术等多部门参与,形成“横向协同、纵向分解”的执行网络。



规划不是束缚,是水务企业升级的关键起点


《中央企业发展规划管理办法》标志着中国国有企业进入战略管控“强执行时代”,而水务企业作为城市生命线的运营者,站在高质量发展的十字路口,更需要通过科学规划厘清方向、压实责任、提升效能。


下一步,不论你是水务集团战略部的规划制定者,还是负责具体工程落地的执行者,都应认识到:规划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的核心锚点


只有先把方向定准,水务企业才能在新一轮政策红利和行业升级中真正游刃有余


文章分类: 行业资讯
分享到:
鲁ICP备2024116846号            鲁公网安备37150002000113号
技术支持:山东水兴数字科技有限公司